文章發布時間:2019年09月25日 作者:孫衛國
當一座座高樓、大橋雄偉矗立,當一條條鐵路、高速通向遠方,當中國的基建工程稱雄全世界的時候,在它背后有一群鮮為人知的人,他們遠離家鄉,以山為伴、以礦為家,默默無聞常年工作在建材一線,他們是中國建材行業的拓荒者。他們就是中國建材的礦山職工。
我的父輩是礦山人。在我童年的記憶中,總是跟隨父母不停的搬家,搬來搬去還總是在山里。因為經常搬家,小學用了七年才讀完。那時候,大家住的都是油毛氈頂的簡易房子,冬冷夏熱。一下雨到處漏水,外面滿地泥濘。四周都是大山,偶爾跟大人進城看到一切都那么新奇。放假了經常和小伙伴們偷偷跑到礦山上,見到工地上各種隆隆作響的機械和奔跑的礦車。印象中大人們都是頭帶柳條帽、身穿粗布工作服,整天忙忙碌碌、風風火火的。雖然身上都是汗水和污垢,可黝黑的臉上總是都洋溢著笑容。
等長大了,我和伙伴們接替了父輩們的班,也成為了一名礦山人。作為礦二代,陪伴著我們的依舊是山和遠方。周而復始、日日伴隨的是礦區隆隆的炮聲、機械的轟鳴、飛揚的塵土、泥濘的道路。夏天烈日暴曬,冬日寒風刺骨。還有那井下的潮濕黑暗和危機四伏??删褪悄菢拥沫h境,大家也鮮有怨言。一句“咱們就是干這行的”樸實語言,詮釋了許多。那時候交通不便,回家一趟費勁波折。趕上春節,帶著大包小包在綠皮火車上經常站立一天,腳都腫了。換長途汽車還要忍受道路顛婆和車廂的異味。坐飛機那簡直就是一種奢望。那時候工地住的都是活動板房或臨時租住的民房。夏天蒸籠一般,冬天靠火爐取暖。一幫大男人住在一起,白天歡聲笑語,晚上呼嚕聲此起彼伏。單位食堂憑票賣飯,伙食品種單調,戲稱“老三樣”。業余時間基本在喝酒聊天打牌中度過。雖然條件艱苦,但對礦山人早已習以為常。唯一讓人感到難過的是對家的思念和親人的牽掛。由于工作的性質,礦山人常年遠離親人在外工作,一年只有短短的三十多天假期才能走出大山回家團聚。八十年代還沒有網絡、手機這些通訊工具。所有的思念只能通過一封信或者簡短的長途電話傳遞。有時家中的親人去世、生病都不能及時回去。家庭的重擔全靠家人獨自承擔。每每說到這些,都是我們一代代礦山人無法回避的心結。
九十年代開始,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建材行業整體進入嚴冬期。激烈的市場競爭,給建材施工的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單位工程項目匱乏、資金嚴重不足。拖欠職工一年多的工資,甚至連職工住院治療都沒有錢借。職工人心浮動,單位幾近破產崩潰邊緣。
天道酬勤、自強不息。礦山人用他固有的堅韌度過了這最低谷的時期。在二十世紀到來之際,南京礦山公司也迎來了屬于他的春天。從那時起,新的領導班子帶領全體職工團結一心、銳意改革、拼搏進取,對外開拓市場、對內加強管理,短短幾年單位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并從此走上了不斷發展壯大的道路。到如今,南京礦山公司已然躋身于中國建材礦山行業的前列。集團2018年授予的“六星企業”光榮稱號更是對我們的肯定也是一個鞭策。
打造一流的礦山隊伍、建設綠色安全的礦山,以人為本、讓職工共享企業共發展等理念已經深入企業文化之中?,F如今,先進的大型自動化礦山開采、運輸設備即提高了生產效率,也降低了職工勞動強度。先進的施工技術及科學的管理模式讓傳統的礦山生產換發了活力。礦山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改善,生活及文化娛樂等硬件設施齊全。寬敞明亮的辦公、宿舍樓拔地而起,空調洗衣機等電器一應俱全。職工住宿餐飲、生活用品免費提供,實現拎包即住。網絡通訊時刻暢通。職工定期健康檢查、節日慰問、防暑防寒等福利和勞保措施不斷推出。職工各種假期也大幅增加且更人性化享用。調遣和探親乘坐高鐵、飛機交通朝發夕至。職工的收入也逐年提高,各種培訓教育和職業發展同步推進。用企業文化、個人發展、福利待遇來留住人、培養人是我們艱苦的礦山行業永葆活力的根本所在。
時光荏苒,不知不覺中白發也悄悄爬上了我們的鬢角?;厥鬃哌^的歷程,感慨欣慰的同時也充滿了自豪。我們慶幸自己的人生如此多姿多彩。經歷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品嘗過艱辛痛苦的滋味,見證了企業拼搏崛起迎來輝煌的今天?,F在的礦山人,繼承了老一輩礦山人那種敬業、質樸、堅韌的元素。充滿朝氣的新一代正快速走過我們的面前。相信他們一定有著更美好的明天。
記得經常有外面的人不解的問:“你們長年累月遠離家鄉,工作在這么艱苦的山里,呆的住嗎?”但得到的回答基本上都是“習慣了”??此坪唵蔚拇鸢钢袇s透露著一種堅韌、一份責任,一份情懷。南礦成立至今近70年了,滄海桑田變化。一代代礦山兒女將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這里。他們用勤勞和智慧,創造著燦爛的歷史和輝煌的今天。他們如同候鳥一樣,經歷風雨、沐浴陽光,追尋著遠山的呼喚,向著堅定的目標展翅飛翔。